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以“真”筑基“实”赋能 让学习教育行稳致远

2025-04-28 15:27:2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时代背景下,学习教育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与个人成长的“必修课题”。从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到职场人突破能力瓶颈、实现自我超越,学习教育的价值贯穿社会发展的各个维度。然而,唯有以“真”为根基、以“实”为导向,才能打破形式主义桎梏,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真”是学习教育的前提,要求学懂弄通,杜绝“走过场”式敷衍。当下,部分学习教育陷入“形式化怪圈”:有人将“学习强国”打卡当作每日任务,完成积分后便束之高阁;有人在培训中机械抄写笔记,内容却未入脑入心;更有甚者用华丽理论术语堆砌汇报材料,实际工作中却毫无建树。这种“打卡式学习”“表演式培训”,本质上是对学习资源的浪费,对个人成长的漠视。真正的学习应当摒弃“交差心态”,将学习视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例如,基层干部在研读乡村振兴政策时,可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通过“蹲点调研”“案例研讨”等方式,将抽象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指南;科研工作者在学习前沿理论时,结合实验数据反复验证,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同时,建立“自我诊断”机制,定期梳理知识盲区,开展靶向学习,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提升”的转变。

  “实”是学习教育的关键,聚焦学以致用,破解“学用两张皮”困局。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若学用脱节,再高深的理论也只是“镜花水月”。某省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通过“一线工作法”,组织干部深入社区收集居民需求,结合国家惠民政策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不仅解决了停车难、设施老化等问题,更赢得群众高度认可;某科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系统学习工业4.0理论,将智能制造技术融入生产流程,实现效率提升30%。这些案例表明,唯有像“解剖麻雀”般深入一线调研,精准把握实际需求,才能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此外,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将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经济效益增长等指标纳入学习成效考核,倒逼学习成果转化落地。

  “恒”是学习教育的目的,需通过制度保障,避免“一阵风”现象。学习教育若缺乏长效机制,极易出现“热一阵、冷一阵”的情况。建立“学、用、评、改”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对照学习目标检查成果落实情况,针对薄弱环节优化学习计划;通过“晾晒成绩单”“经验分享会”等形式,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将学习成效与绩效考核、职务晋升挂钩,让真学实干者受表彰、走过场者受鞭策。例如,某市推行“学习积分银行”制度,将干部学习情况量化赋分,积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学习热情。

  学习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唯有以“真学”破除浮躁之气,以“实干”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以“长效”巩固学习成果,才能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跃迁”的质变。无论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还是普通工作者追求职业理想,都应将“知行合一”镌刻于心,让学习教育真正成为推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张力)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