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山东:分时电价,用价格杠杆撬动经济与环保双赢
在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环保压力持续增大的当下,山东日前首创并实施的“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无疑是一次极具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探索,为能源领域的优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从经济角度看,这一政策带来了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果。对于工商业用户而言,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企业主动优化用电策略。像中国重汽集团通过调整生产时序,将高耗能设备运行时间与低谷电价时段匹配,一季度就节省电费120万元,这充分展现了政策对企业成本控制的积极影响。这种引导企业“错峰用电”的方式,不仅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在宏观层面优化了电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电力使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领域,分时电价政策的扩围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降低了生产成本,助力乡村振兴。
从环保层面分析,“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对新能源消纳起到了关键作用。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难题,而山东的分时电价政策通过拉大电价浮动幅度,成功引导用户主动调整用电时间,积极消纳新能源弃电。2024年,通过这一政策引导,山东增加风光等新能源消纳量达23亿千瓦时,有效减少了新能源浪费,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政策的人性化与精准化也值得称赞。对电动汽车个人充电桩单独设置低谷、深谷时段,且电价大幅降低,不仅鼓励了电动汽车的使用,推动了绿色出行,还为车主节省了大量费用。按照每周充一次电计算,全年充电电费可降低30%左右,这一实惠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政策的关怀。同时,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根据不同季节供需特性灵活调整峰谷时段,确保了政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能够精准契合每月的电力供需情况。
当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持续关注并解决一些潜在问题。比如,加快智能电表等设备升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用户用电行为,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负荷管理方案,进一步挖掘降本增效的潜力。同时,引入虚拟电厂、分布式聚合商等更多竞争主体,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与分时电价机制的协同运行,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环境。
山东的“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是一次成功的政策实践,在经济、环保、民生等多个维度都取得了积极成效。期待这一创新举措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与完善,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文/王鹏)
- “两新”政策发力,共筑未来新篇2024-12-30
- 勤于“下基层” 真正“解民忧”2023-11-23
- @基层干部 基层服务怎么干?2023-06-30
- 聚力安全粮 守得稻满仓2023-05-17
- 品“解题”秘方,走稳选调生“基层之路”2023-05-15
- 厚植“人才沃土”激活人才“一池春水”2023-05-11
- 做好数字人才“引育用留”文章2023-05-11
- 鲁网论见|让更多“新农人”扎根于沃野中2023-04-26
- 鲁网论见|强信心 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2023-03-07
- 从春天出发,中国经济动能澎湃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