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从 “四区三带多点” 布局 看山东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4-17 16:37:0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 (2025—2027 年)》,规划提出,按照 “区域协同、带状示范、点上突破” 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 “四区三带多点” 的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布局。这一科学布局为山东乡村振兴开辟了全新路径,极具前瞻性与可行性。

 “四区” 差异化发展,各展所长。胶东率先发展区凭借青岛、烟台等五市的海洋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高效农业和农文旅融合产业,打造滨海特色和美乡村,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引领旗帜。中部优化提升区的济南、淄博等四市,凭借城市资源和科技优势,打造高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如济南的章丘大葱,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品质提升与品牌塑造,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发挥着承东启西的衔接作用。鲁南全域突破区的临沂、枣庄等三市,深挖山区特色经济、滨河临水经济和农文旅经济潜力,实现全域突破。以枣庄台儿庄为例,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三带” 串联起发展廊道,意义非凡。沿黄生态保护发展轴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推动沿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模式,如东营利用黄河三角洲独特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运河文化传承利用轴带,充分挖掘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促进文旅与农业协同发展,像济宁依托运河文化,打造一系列文旅项目,带动乡村产业繁荣。海滨陆海统筹轴带,深化海洋经济与内陆产业的联动,为乡村发展培育新动能,潍坊滨海地区通过陆海统筹,发展海洋渔业深加工等产业,拓展乡村产业边界。

  “多点” 强化创新引领,支撑全面振兴。各类涉农产业园区及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区域,凭借自身特色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涉农产业园区集聚先进技术和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如寿光的蔬菜产业园区,引领蔬菜种植技术革新。南四湖、东平湖等区域,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四区三带多点” 布局,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各地乡村振兴路径的同质化。不同区域、轴带和节点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山东乡村全面振兴迈向新高度。(文/刘乾)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