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老树新芽!潍坊如何颠覆“传统=落后”的刻板印象?

2025-03-13 16:46:4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传统产业“破茧”,创新驱动“成蝶”!

  从潍柴热效率全球登顶,到磁悬浮改写“双碳”赛道,再到千亿级产业链群、本地配套超50%生态协同——

  当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定格在5.5%时,潍坊以8.5%的增速领跑全省,动力装备产业贡献了超3000亿产值。

  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中国制造业突围的密码——在智能升级的淬炼中,旧动能裂变出带着璀璨光芒的新生产力!

  当前,全球制造业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困局——

  新兴产业的星辰大海与传统产业的转型阵痛交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践表明,新旧动能绝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螺旋上升的共生体。

  "热效率53.09%的柴油机,不仅是技术参数,更是产业革命的宣言书。"潍坊动力装备集群用数字化重构产业基因,一场生产力跃迁的辩证法上演。

  ●动能转换的辩证法则:从对立到共生的进化论

  新旧动能转换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技术迭代与价值重构的双向奔赴。在潍坊动力装备集群,我们看到了"旧瓶装新酒"的产业进化论:

  ——传统制造基底叠加智能技术,催生出指数级增长的生产力。

  潍柴四次刷新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的背后,是300亿研发投入构筑的"护城河",更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415家配套企业形成的创新矩阵。

  动能转换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当"钢铁巨兽"装上数字心脏,传统产能就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培养基。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基因重组。

  ●链式创新的潍坊范式:生态重构的方法论

  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密码藏在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两端。潍坊独创的"链长制+链主制",将政府统筹力与企业创新力熔铸成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绿天使集团搭建的工业元宇宙平台,让纺织企业虚拟试衣间带动出口增长45%;创新打造的"研发-中试-量产"三级体系,已孵化出全球首个磁悬浮动力系统。

  链式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产业生态的物种进化。当龙头企业成为"创新母体",中小企业在网络中完成蜕变,传统产业集群就成了创新雨林。

  ●转型启示录:老工业城市的突围方程式

  潍坊实践揭示的转型三定律——技术赋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产业升级不是终点站而是中转站,动能转换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

  未来五年,制造业将进入"智能体"时代。

  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AI大模型等技术,将重塑从研发到服务的全价值链。但技术狂欢背后,更需要制度创新的护航——正如潍坊"先试用后付费"的数字化转型机制,为中小企业卸下创新枷锁。

  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越组织进化能力,传统企业如何避免"数字化休克"?在追求热效率极限的竞赛中,该怎样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可持续?

  这些叩问,正是下一个转型周期的路标。

  从潍坊动力装备集群的进化史,我们读懂了制造业最深刻的辩证法: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当传统产业的基因链注入数字化碱基,老工业基地就能演绎出"向新而生"的传奇。

  在山东,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告诉我们——生产力的跃迁,永远始于对固有认知的爆破,成于对创新生态的耕耘。(文/张洪玉)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