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方寸之间见天地——潍坊青州“盆景”的文旅破圈路!

2025-03-09 19:48:3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一盆一景一世界,一花一木一春秋。”青州迎春盆景以方寸之姿,撬动亿元产业链,让传统艺术从“小众收藏”走向“大众消费”,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美学经济新篇章。

  中国乡村文旅产业长期面临“有资源无品牌”“有技艺无市场”的困境。

  据统计,全国非遗项目中仅20%实现产业化,大量传统手工艺因缺乏现代转化濒临失传。而青州迎春盆景产业,却在2024年逆势增长,从业者超千人,年交易额突破4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景产销基地之一。

  传统盆景艺术受限于地域性、高门槛和低传播效率,市场长期局限于专业藏家圈层。如何将“方寸艺术”转化为大众可感知、可参与的文旅产品,成为行业痛点。

  潍坊青州以“文化IP+产业链延伸”为核心,通过主题展览、手作工坊、数字化营销三大路径,将盆景艺术转化为沉浸式文旅体验,推动乡村美学经济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体验”升级。

 文化IP的构建与活化——从“盆景”到“文化符号”

  “情感共鸣、场景延展、商业变现”——这是文化IP具备的三重属性,是传统艺术破圈的核心引擎。

  青州通过挖掘迎春盆景的“迎春”文化内涵,将其升华为象征希望与生机的文化符号,打造全域联动的文旅消费场景。以“迎春”为主题,将盆景与春节民俗、诗词文化结合,赋予其节庆仪式感和情感价值。

  “艺术的生命力不在于被仰望,而在于被需要。”

  2025年第二届迎春盆景展展出1000余盆造型各异的盆景,融入灯光秀、诗词快答等互动项目,吸引超10万人次参观,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0%。

  2025年北京“青州微笑·千年之约”特展,龙兴寺佛造像的“微笑美学”与盆景艺术联动,推出“禅意盆景”文创系列,单场直播吸引4.8万人次参与。

  据相关部门统计,青州迎春盆景线上直播销量从2023年的3000盆增至2024年的1.2万盆,线上交易占比从15%提升至40%。

  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出:“文化IP的本质是情感连接。通过场景化体验,盆景从‘观赏对象’变为‘情感载体’,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文化认同。”

  产业链的延伸与文旅融合——从“单一产品”到“复合业态”

  打破“生产—销售”的线性逻辑,向体验经济、知识付费等领域拓展!纵向延伸与横向融合的产业链,是提升乡村文旅附加值的核心路径。

  青州通过“盆景+非遗+研学+电商”模式,构建多维度消费场景。以盆景为入口,串联非遗技艺、农耕体验、生态旅游,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闭环。

  “当一盆盆景成为一堂美学课,乡村便有了留住人的理由。”

  “手作工坊” 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德艺盆景园开设红丝砚雕刻、花毽制作等非遗体验课程,游客可亲手制作盆景配件,单日营收超万元。2024年,此类工坊带动周边200余农户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

  青州推出“遇鉴青州研学之路”,整合20家研学基地,开发北魏服饰妆造、盆景修剪等课程。2024年研学游接待量达50万人次,收入占比文旅总营收的25%。

  据当地有关部门的统计,青州花卉产业品牌价值达340亿元,连续三年蝉联山东省农产品基地品牌榜首。

  文化旅游行业相关专家表示:“乡村美学的核心是‘可参与性’。产业链延伸的本质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创作者,形成深度情感绑定。”

  品牌升级与市场破圈——从“地域标签”到“国民IP”

  解决“认知断层”问题,借力数字化与年轻化表达,是品牌破圈和升级的最佳选择!

  青州通过直播电商、跨界联名、节庆营销,将“青州盆景”从地域品牌推向国民消费市场。以短视频、直播为媒介,用“年轻语态”重构传统艺术传播逻辑,并通过数据反馈优化产品设计。

  “流量是时代的选票,品牌是文化的答卷。”

  锦绣兰业花卉公司通过抖音直播展示盆景养护技巧,单场销售额达2万元,粉丝复购率超60%。2024年青州花卉电商交易额达40亿元,从业人员超1万人。

  2025年春节,青州推出“古城过大年”活动,将盆景展与庙会、灯展结合,吸引游客1216万人次,文旅收入同比增长22%。

  据相关部门统计,青州连续7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2024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8%。

  电商行业分析专家指出:“直播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品牌实验室。用户互动数据为产品迭代提供了精准指南。”

  青州迎春盆景的破圈之路证明:传统艺术的文旅价值在于“文化可感知、体验可参与、产业可延伸”。

  未来,乡村美学经济将呈现三大趋势:数字化深化、IP跨界联动、社区化运营。

  对潍坊青州来说,要走的路就是深化IP开发:建立“青州盆景”版权库,授权衍生品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盆景主题民宿、非遗街区,提升留客能力;加强跨界合作:与高校、设计机构联合开发“国潮盆景”系列。

  从“方寸盆景”到“美学经济”,青州的实践不仅是一场产业升级,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觉醒。当传统艺术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乡村振兴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文/张洪玉)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