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用而不觉”中赓续优良家风
元宵浓情、月光清辉,元宵佳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更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在这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品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寄托着新的一年美好期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华儿女心中,家与国是心中长明的灯塔,无论身在何方都割舍不掉的牵挂。在新时代我们更加感悟到家庭和睦、良好家风的重要性,需要我们从优良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重言传、重身教,更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家教故事,到“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的家风家训,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无不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等教知识、育品德,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为官不欺事、治家有良策,家风家训始终贯穿着治家、爱国、仁民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在家书中,多次就为官之道垂诫后人;在《告诸子及弟侄》中,谆谆教诲子侄;在《训子弟语》中,提出48个莫为之事的训导。我们要从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历史智慧,厚植道德滋养,倡导树立良好家风,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党员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将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廉政教育的有力抓手,有力推动亿万家庭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民风,为涵养良好家风营造健康氛围。山东省高唐县纪委监委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以廉洁家风厚植清廉根基、涵养时代新风。我们要发挥好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遵守党纪国法,从典型案件中挖掘家风家教元素,坚持严以律己,做到为政清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提炼本地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中蕴藏的优秀家风故事,带头培育家庭亲情、关爱家人,赢得家人的理解和信赖,使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事国事天下事,“红色家风”根本之所在是要惠及人民。峥嵘岁月中,革命前辈们塑造的红色家风,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和延续,彰显着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毛泽东同志立下“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家风三原则”,到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要求子女“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到“时代楷模”杜富国的父亲教育孩子“能为国家做事,全家都光荣”……这些感人至深的红色诫子书,都折射出共产党人廉洁齐家、从严治家的精神品质,为发挥家庭教育引领作用提供了丰富素材。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红色家风文化,汇聚磅礴力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真正发挥作用并实现自身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树立和发扬好家风,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创造出来。要充分挖掘优秀家风文化,梳理解读家风文化孕育形成和丰富发展过程,发挥优良家风的教化引导作用。芜湖市繁昌区繁阳社区依托“皖家幸福驿站·芜家共成长”公益课堂项目开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动,牵手童行,用心用情伴成长,为家庭赋能,受益儿童和家长共400余人次;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革命烈士方志敏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邵家礼堂、漆工镇暴动纪念馆、《可爱的中国》墙绘、红色标语等遍布其中。通过汇聚诸多家庭家风文化中的名言、典故、家谱、家训等建成家风馆,将家规家训和好家风故事融入其中,同时,利用现有宗氏祠堂、家谱家训等资源,开设家风旅游路线、建设家风家训馆等,打造地域性家风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资源、平台、渠道和专业化优势,搭建大众媒体家风建设宣传平台,以微视频、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家风故事,自觉传承、培育、弘扬优良家风,贯穿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文/李非燃)
- 涵养好家风 建设好家庭2023-07-07
- 巧用“笔墨纸砚” 绘就“好家风图景”2023-06-20
- 用“三常”电池为党员干部“充电赋能”2023-01-12
- 聊诚评|@党员干部 守好新“年关”2023-01-10
- @党员干部 让“出圈的二舅”带我们“入圈”2022-08-01
- 树立优良家风 呵护孩子成长2022-06-18
- 厚植家风“好沃土 ” 砥砺奋进成栋梁2022-05-19
- 家风如雨 润物无声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