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展现社会多元发展新气象
春运大幕拉开,返乡人群浩浩荡荡涌入车站。年过六旬的王春喜和老伴却在“逆行”:经过近21个小时的车程,他们从老家吉林长春抵达江苏苏州,拎着装满红肠、木耳等年货的大包小包,准备在女儿工作的城市过个别样春节……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反向春运”正在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
“反向春运”彰显团圆新内涵。在传统观念中,春节是子女返乡探亲的时刻,家的方向总是指向那熟悉的故乡。但随着“反向春运”的兴起,团圆的定义变得更加宽泛和多元。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更多老人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团聚。这一变化的背后,一方面得益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使得他们的身体和经济状况能够支撑起长途旅行;另一方面,则是综合成本考量的结果。相较于春节期间高昂的返乡成本,“反向春运”线路往往票源充足、票价亲民,为家庭团聚提供了更为经济的选择。此外,“反向春运”还赋予了春节团圆新的内涵。许多城市在春节期间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旅项目,如广州的花城广场灯会、成都的宽窄巷子“新春文化游”等,让“反向春运”变成了一次“微度假”。于是,阖家团圆不再局限于故乡的炊烟,也可以在城市的灯火中温馨上演。
“反向春运”孕育市场新机遇。“反向春运”不仅是一种家庭团聚方式的变化,更孕育着新的市场机遇。对于城市而言,这一趋势带来了文旅消费的新契机。家庭旅客群体的增加,使得年夜饭预订、城市周边游等成为热门选择。旅游平台预测,亲家庭结伴出行将成为今年春节期间的主流,亲子家庭的占比将增至49%,订单量同比增长75%。同时,“反向春运”还有助于缓解春运期间的运输压力。铁路部门通过优惠票价等措施,吸引更多老人选择“反向”出行,从而均衡配置运力,提高上座率,既满足了家庭的团聚需求,又优化了交通资源的利用。此外,“反向春运”还促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老人们来到城市,不仅能感受到现代都市的繁华与便利,还能将乡村的传统文化带入城市,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反向春运”呼唤城市新供给。“反向春运”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年迈的父母在城市中可能会面临沟通障碍和“数字鸿沟”,如何让他们在城市中过得舒心、安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要求城市不仅要张开怀抱迎接“反向春运”的人群,更要以包容和温情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交通运输部门应提供更加细致的适老化服务,如解疑答惑、交通指引、人工检票等,让老人出行更加便捷。城市应增加对老幼群体的服务投入,如地铁、车站的志愿者协助,景区的无障碍通道,消费场景的老年支付专用通道等,让老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春节期间,城市还应打造丰富多元、更具包容性的文化活动,让老人和年轻人共同感受“年味”。商场的传统市集展区、全家的城市徒步活动、线上直播的年俗推广,都能让城市过年成为家庭的共同记忆。同时,城市应加强市场监管,合理控制商品和服务价格,避免节日期间的“价格寒流”,让“反向春运”的人群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诚意。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在“反向春运”的热潮中,我们看到了团圆形式的创新,也感受到了代际之间的温情互融和城乡文化的彼此渗透。无论春运的方向如何变,团圆的形式如何新,那份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情和幸福,始终是春节最动人的旋律。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拥抱这股新时代的团圆新曲,让爱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流淌,让团圆在变化中更加温馨。(文/戴治国)
- 答好春运“考卷”,铺就温馨回家路2025-01-21
- “反向春运”,异地过年透出新年味2025-01-21
- 春运启程就在此行,织就安全便捷温馨出行网2025-01-20
- “春运里的中国”生机勃勃2025-01-20
- 春运,“流动中国”的温暖画卷2025-01-16
- 让春运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温馨2025-01-09
- 奏好春运"前奏曲",温暖旅客出行路2024-12-23
- 光荣属于奋斗者 美丽属于追梦人2024-02-28
- 持续跑出春运客运服务“新律动”2024-02-23
- 漫评:风雪来袭,全力以赴护返程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