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法治宣传接地气 法治观念入人心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展示7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广大网友观察、视角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法治社会建设,离不开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如何让法治宣传接地气,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是当下普法工作的关键所在。
接地气的法治宣传,要从内容设计上下功夫。日常的邻里纠纷、消费陷阱、家庭矛盾等,看似琐碎,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法律知识点。如果法治宣传以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作为切入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用社区里因装修噪音引发的邻里不和案例,来阐释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民法典中相邻关系的规定,能让群众迅速将法律条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法治宣传也要考虑地域特色,在传统商业集市活跃之地,普及市场交易法规;在特色手工艺产业集聚之处,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法,使宣传内容深深扎根于地方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
宣传方式要多样、灵活,注重法治宣传的效果。传统的宣传手册、海报固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也要与时俱进,拓展新的宣传阵地。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制作并投放法治短视频于抖音、快手等平台,能以直观、生动且简短的形式吸引大众目光。比如以动画形式展现合同纠纷处理流程,复杂的法律程序和条款瞬间变得通俗易懂。此外,现场活动的开展能极大地增强宣传的互动性与参与感。举办法律咨询集市,让法律专业人士直面群众的各类法律困惑并予以解答;组织模拟法庭体验,选取百姓身边常见案例,如小额债务追讨、交通事故定责等,让群众亲身扮演角色,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还有法治文艺演出,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小品、相声、快板等节目,在欢声笑语中传递法治观念。
法治宣传仅靠政府部门远远不够,还需广泛发动各方力量。要组织培养社区或乡村的法律明白人,这些来自群众身边的人经培训后,能够在日常交流中自然地传播法律知识,分享学习心得,使法治宣传更具亲和力。再者可联合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学校和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强大的普法合力。学校的法治课程、企业的合规培训、司法机关的专业指导与案例支持,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宣传网络,让法治观念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法治宣传接地气,才能让法治观念真正入人心。当法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成为百姓解决生活问题的有力武器时,法治社会的根基才会更加牢固,我们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迈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文/王鹏)
- “三治融合”“典”亮和美乡村新图景2023-05-16
- 三治合一,善治乃行——山东乡村不断走好善治之路2022-11-07
- 共绘网络文明美好画卷2022-08-31
- “智慧普法”使普法插上了放飞的翅膀2022-08-23
- 新时代,法治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