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古今辉映,照基层薪火相传

2023-06-16 17:37:3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唯有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主动求新求变,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谱写新时代的华章。如今,中华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让我们在这个今人古人思想交相辉映的时代,再品“历久弥新”的古诗,从源头学好历史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于“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中悟基层工作的“情”。心之所向方能行稳致远。干基层工作,既要有舍我其谁、独当一面的勇气,又要有当仁不让、责无旁贷的魄力。想起基层的工作,有辛苦,有迷茫,有抱怨,但更多的是感动。走家入户,为百姓谋实事,把各种政策对接一次又一次,饱含着多少基层工作者的心血,换来的是老百姓生活幸福感的提高。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用脚下沾上的泥土,衣服沾上的露水,沉淀出为人民服务的真情,换来了蒸蒸日上的百姓生活。

  于“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中悟基层工作的“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对基层工作者而言,要深入基层,更要“身入”基层;要实现“深度”,要实现价值,更需要还是“有心”。既要干在当下、脚踏实地“摘摘果”,又要功在后任、着眼长远“栽栽苗”。古人说:正人必先正己,以身作则是一名基层干部的必备素质。“身入”基层,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的终身课题。让我们扎根在基层,服务在基层,做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筑牢党群间的“连心桥”,厚植急民所急的公仆情怀。

  于“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中悟基层工作的“实”。静中勤修身,俭中当养德。要清楚地意识到所有的获得都出自百姓,所有的成绩都依托群众。知责任千钧之重,行责任万分之实。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积极主动抓落实,不但要抛却“等米下锅”思维,还要发挥能动性主动“找米”、积极“备米”、学会“种米”。描述起基层工作,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同时也要吃透下情,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基层经济、文化、扶贫、党建等等各项工作的情况,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吃透,实干不乱干,善干不蛮干,才能干的有方法、才能干的有底气、才能干的有落实。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心怀感恩,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我们朝气蓬勃,大有可为!(文/连小涵)

责任编辑:罗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