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千年灯影映照时代征途:元宵节的精神密码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元宵节的灯火从汉代的未央宫阙一直燃烧到今天的城市霓虹,这场绵延两千年的光影盛宴,始终在华夏大地上演绎着独特的文化叙事。当现代人驻足观赏流光溢彩的花灯时,或许不曾想到,这个承载着东方美学的节日,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淬炼出穿透时空的精神力量。
这里流淌着文明基因里的奋斗密码。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对"太一神"的祭祀,却在隋唐时期演变为全民狂欢的灯火盛典。这种嬗变本身便昭示着中华文化特有的实践品格:先民们在庄严的祭祀仪式中注入现世的生命力,将宗教崇拜转化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的"琉璃灯山"高达五丈,其营造需要数百工匠连续劳作月余,这种集体协作的壮举,正是民族奋进精神的生动写照。
这里蕴含着春夜灯火照见希望图景。元宵节是立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将这天定为"三元节",取"上元赐福"之意。朴素的时间观里,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福建泉州"数宫灯"习俗中,当年新婚夫妇要将灯笼挂上宗祠,灯笼数量预示着宗族未来的兴旺。这种仪式化的集体记忆,构建了超越个体生命的希望共同体。就像《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汴京灯市,万千灯火不仅照亮街巷,更点燃了人们对盛世长明的永恒期待。
这里交汇着传统与当代的精神表达。在深圳的现代灯会上,机械传动装置与全息投影技术让传统花灯焕发新生,这种创新不是对文化的解构,而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当年轻设计师将航天元素融入灯笼造型时,传统文化符号获得了新的时代注脚。这种转化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文化自觉在于理解过去所孕育的未来可能。"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传统节俗对现代心灵的治愈力量。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亲手制作一盏灯笼的慢工细作,猜灯谜时的思维激荡,都成为对抗异化的精神良药。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回望,元宵节已超越岁时节令的范畴,成为解码中华文明的精神密钥。那些穿越时空的灯火,既映照着先民开天辟地的勇气,也照亮着当代人砥砺前行的征程。这份绵延千年的精神遗产,终将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文/王艳平)
- 聊诚评|非遗绽放,福满新春2025-02-14
- 聊诚评|上元灯火,映照家国同心2025-02-11
- 聊诚评|以传承为笔,绘就团圆新篇章2025-02-11
- 聊诚评|欢庆元宵节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