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员收受贿赂,何以如此"理直气壮"?
作者:小米渣
基层环保部门执法者,3000元、5000元的红包随手就收,甚至彼此之间互不避讳帮忙代收转交;基层查违部门执法者,票子、房子、金子,样样都敢收,还不少收……手握实权的基层执法人员,官虽不大,但却有着足以扼住企业咽喉的权力,并借此吃拿卡要。而更为严重的是,这类“蝇贪”问题带有群体性。(新华网9月3日)
基层公务员成“香饽饽”,官小权大,由于手握执法权,虽然级别低,但却成为违法违规者重点巴结的对象。“收你钱财,给你关照”成了基层执法者与企业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在这种“潜规则”下,制度、法规形如废纸。
制度、法规本是管理的重要武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制定规矩,必定是有政府和国家的出发点和约束力,但是在基层中,制度和法规却成了摆设,有和没有一个样,这样形同虚设的制度,相必拿来也没有用,执法者自身不守法,就没法让守法者守得住法,当然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基层官员腐败问题,民众生在水深火热中,贪官乐在物欲横流的美色诱惑里。
有些基层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不算大,但擅长运用的话,足以卡住辖区相关企业的咽喉。他们大小红包各类礼品通吃,但互相之间并不避讳,以至于受贿还带有群体性。据办案检察官说,在传统节日,送礼的送得理直气壮,收礼的收得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利益的互换,是一种细水长流的腐败。
细水长流的腐败别小瞧了它,一旦发生“泄漏”,这样的“小渠沟”照样也能冲到一大片的官员,危害一方的百姓,过节就三五八千的收受贿赂,外加送这样的礼品,那样的小红包和请客吃饭,小则几千,多则几万的贪腐钱财就“应运而生”了。
重点在基层涉案官员干部些,在这个问题还认识不够,认为这些是人之常情的事情,没有什么作风问题,理直气壮的收受贿赂,还认为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基层风气在作祟,官员干部自身素质没跟上,和国家监管不到位造成的结果。
要想根治这样的不良风气,必须从基层干部抓起,从监管机制抓起,给干部传输好的作风,同时监管到位,让这样的风气不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