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带近百双袜子报到的大一新生是得“病”了

2014-09-04 13:25: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心理医生吗?我是大一新生,开学前咋总想买袜子,各式各样的,总觉得不够,现在足有上百双。请问,我是得了心理疾病吗?”新学期伊始,来自高校新生的各种心理咨询中,这条稚气十足的咨询信息,引起了沈阳市精卫中心心理专家刘长辉的留意。(2014年09月02日 沈阳晚报)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大一新生报到,不说是带足生活费,带够换洗衣服,带齐学习用品,竟然要带近百双袜子,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当然,在我们调侃的同时,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为何如今的孩子总是会“超乎你的想象”?笔者认为,带近百双袜子报到的大一新生一定是得“病”了,那么,他又是得的什么病呢?

  得的是“太子公主”病。当今社会,计划生育的实施,让许多孩子成为了家里的“宠儿”,父母宠爱,祖父母、外祖父母更是溺爱,也就养成了一些孩子的“太子公主”病。内心充满恐惧,排外的性格,让他们更加的不愿融入到其他人的生活中。洗袜子也许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由于没有做过,他们害怕被人嘲笑,害怕被人鄙视,因此宁愿不去做。其实,他们的那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试想一下,一个在家“高高在上”的太子公主,被人嘲笑不会洗袜子,那将是多么丢人的事。所以,多买一些袜子是最好的方法了。

  得的是学前焦虑症。现在的90后、00后,大都是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对于洗衣服、做饭之类的家务活从来都是避而远之。所以,当要离开父母,步入大学校园时,心里的焦虑油然而生。如何抚平自己心中的焦虑?买袜子似乎成为了一种发泄的方式。其实,我们不必去责怪带近百双袜子报到的新生,而应该用更适当的方式去缓解他们心中的那份焦虑,从而让他们更快的进入角色,更快的开始大学生活。

  得的是高分低能病。一度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式教育,让众多家长和孩子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提高“分数”上。俗话说,“分,分,学生的命根”。没有可观的分数,与大学是无缘的。而这种“唯分论”也造就了众多的“高分低能”者,他们是学习中的“学霸”,考试中的“尖子”,但却“生活难以自理”。不会洗衣服可以用洗衣机,那么小小的袜子该如何处理?多买些,换着穿,拿回家再洗或者干脆扔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我们不必去怪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也不必去怪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是社会的无奈,是教育的失职,造成了现在的后果。笔者认为,要让孩子摆脱“病魔”,除了要家长对孩子更多的关爱外,还需要让素质教育走上轨道。张娜

责任编辑:苏志鑫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