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比撞倒女童扔粪坑更可怕的是“怕父母赔钱”

2014-08-17 10:5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8月12日晚,自贡市富顺县安溪镇毛桥社区3岁女童琪琪(化名)外出玩耍失踪,上百人寻找两天未果,经警方调查,邻居家13岁女孩小敏称,当晚自己送琪琪回家,开门时不小心将她撞倒,以为撞死人,因担心家里赔不起钱,心里害怕,遂将其扔进粪坑。(8月16日成都商报)

  又是一起发生在孩子之间的恶性事件。与去年曾经发生在重庆10岁女童电梯里暴打同楼1岁男孩,并将男孩从25楼电梯抛出相类似,所不同的是,这个13岁女孩小敏对女童琪琪下“死手”,是怕父母赔不起钱,这个动机实在值得深思。

  看似成熟其实心里很脆弱。小敏撞倒琪琪后,立马想到父母“赔钱”的后果,又想法掩盖自己撞人事实,把琪琪扔进粪坑后独自回家,包括警方调查时,仍保持一定的冷静,这前前后后的表现,小敏做事“老道”、“成熟”不像一个13岁的女娃。但仔细分析,小敏只考虑了摊上事“赔钱”后果,没想到把琪琪扔进粪坑会致死这个更严重更可怕的违法犯罪的后果。从小敏将琪琪扔进粪坑自我消灾的企图,事后面对民警讲述一直在哭,并称自己很害怕上看,小敏心智尚未成熟,心里很脆弱,思维很稚嫩天真,表现出的还是孩子气。

  缺乏家教过早“成熟”让小敏成长先天缺“钙”。貌似成熟实质很脆弱的心里,缘于小敏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自身生活都有难处,只能是给小敏一口饭吃和简单地看管,根本谈不上什么家教。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基本的家教,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遇事如何处理,让小敏过早地自己面对复杂的社会,某种程度是对小敏成长最大的伤害。平时,小敏心里不快时连情绪喧泄没有正常泄渠道,紧急情况下,遇事只能按自己的想法自己处理。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困境,客观上让小敏从小意念父母挣钱的艰辛,因而当把琪琪撞倒“以为琪琪死了”时,除了内心的害怕,还担心父母为此承担巨额的赔偿费。倘若小敏平时接受良好的家教,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有家长做“靠山”,恐怕不会自作主张挺而走险,至少不用替父母赔偿担忧。这就是留守儿童与一般孩子的差别所在。

  孩子缺乏家教实质上是父母监护失责。13岁的小敏也是孩子,父母对她有监护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监护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家庭教育,小敏没能得到父母的监护,对她的父母来说,这是一种失责。但并非小敏的父母冷血,不愿意履行监护责任,而是为生计所迫,为给小敏创造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不惜忍着监护失责之痛,常年在外务工挣钱,养家糊口。可以说,小敏惹祸,父母也在心痛流血,对小敏惹的祸,她的父母有一定责任,但这个责任绝不是小敏的父母完全能够承担的;小敏的父母会感到悲哀,但这绝不仅是小敏父母悲哀,这是社会的痛,社会的悲哀。缓解和消除这伤心之痛,一方面要把功夫下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医疗、安全等问题上,逐渐地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更要从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中西差距,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消灭“留守”,让农民工与其子女在其务工的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等基本权利,这才解决问题的根本。(董宏达)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