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九岁不会坐公交羞了教育
7月底,浙江鄞州职高搞了一个《老师,暑假去哪里呀》的活动,从在校生中招募了22名学生,在舟山、奉化的两个小村庄度过了五天四夜。他们年龄都是十八九岁。首次集合时,组织者收到多个学生电话询问“公交车怎么坐?”不会坐公交车、对方位没有概念、缺乏辨认方向的基本常识,在电脑是学生生活中重要内容的情况下,竟然不知道通过百度来找路线。有个女生带了六套衣服,并非是她爱美,而是想留着回去让妈妈去洗。另外两个活动也暴露了学生较差的自理能力和依赖心理:烧菜和问路。22个学生,能自己烧菜的不到一半。(8月4日《现代金报》)
十八九岁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居然连独自坐公交车都不会,以后毕业了参加工作,难道也像现在这样,让家长用车送,或是在家长陪同下坐公交车上班?问路、坐公交车都不会,要是到外地就业、出差或旅游,恐怕因此迷路、失踪都有可能。难怪家长不放心,非要来接送了。不会自己洗衣服和烧菜,虽然目前来说不是大问题,可以交给父母,但以后要成家,要独立生活,显然也必须学会这些基本的家务活。
虽然闹笑话的是职高生,但不能怪鄞州职高没教好学生,这些本该是小学和初中就应教会的基本常识,不能上了高中、大学才补课。何况,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一旦养成,恐怕就更不愿学不愿干了。只有从小培养爱做家务的好习惯,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才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用家长老是当随身保姆。
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缺失,不只是中小学过于偏重应试教育,缺少生活常识教育的恶果,也与父母长辈平时的骄纵溺爱不无关系。很多孩子被父母和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从来没离开家独自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没有自己洗衣做饭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父母能拒绝代劳,一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子女,也许早就学会自己洗衣服和烧菜了。
家长应从类似的新闻中吸取教训,别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更别事事代劳,助长他们的依赖心理。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家长,更是得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学会吃苦和独立生存。以免将来进了大学,闹同样的笑话。中小学也要有意识的开展针对性训练,劳动课别成手工制作课,要多教做饭、洗衣服这样的基本家务技能,而且要作为必修课教。
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的考核,也不能光看重学习成绩,忽视常识教育。有必要不定期抽查中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对问路、坐公交车等生活常识的了解程度,以提醒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职高、中专以及各类高校,也应该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遇到的网上寻找就业岗位、求职填表、签订劳动合同、缴交社保、开银行卡等问题,进行专门的培训,以免他们在步入社会时手足无措,影响就业和用人单位对其的观感。(杨国栋)